天气预报:
陈式太极拳传承谱系图
第一代:陈王庭 |
第二代:陈汝信 |
第三代:陈申如 |
第四代:陈继夏 |
第五代:陈秉旺 |
第六代:陈长兴 |
第七代:陈耕耘 |
第八代:陈延熙 |
第九代:陈发科 |
第十代:杨益臣 |
第十一代:白悦本 |
第十二代:刘宝欢 第十三代:吴盛、白留柱、陈亚丽、李多绪、王向民、胡旗兰、高红亮、张飞鸿、项文广、陈俊涛、孟小萍、高闻汐、刘红勇、刘登礼、张培玉、胡月、孔令贺
|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祖、父均为明朝官吏。弟兄四人,该居其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功精髓,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 史古籍,学识渊博,以致“文事武备,皆卓越于时”。年轻时曾走镖山东一带,声播齐鲁。惜生不逢时,无法抒发报国之志,明末仅为县乡兵守备。清初。社会动荡不安,他遂隐居乡间, 终日以《黄庭经》为伴。晚年立志创拳,以遗后世。于是,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加以继承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拳术,这种新拳术,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均分阴阳(即虚、实、柔、刚),动作又以弧形、曲线为基础、共分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 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便是当今风靡世界之太极拳之源,陈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
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庭。
他勤学苦练,功夫日臻炉火纯青,和师兄所乐一样,深得陈王廷喜爱。为太极拳创编后的第二代太极拳宗师。其子大鲲、大鹏皆得其真传而名满江湖。后代太极拳大师、名家,诸如:被誉为太极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开创拳传外姓先河而使太极拳誉满神州的陈长兴,誉满山东的陈耕耘和太极拳大师陈延熙、陈发科、陈照丕、陈照奎等,皆其后代传人。
陈恂如、陈申如,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他弟兄二人是太极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二人年未弱冠而拳术精湛。幼年因见义勇为,以高超拳术斗群匪解邻村北平皋 王家之围而被誉为“大天神、二天神”。王家为感二人大德,特将此事编为戏剧,名曰“双英破敌”,在陈家沟唱了三天三夜。谁知此戏竟不胫而走,一直唱到解放前夕,成为太极掌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继夏,字炳南,陈氏十二世,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清乾隆末年人。为人和善而苦学不辍,平日将太极拳的内劲练习用于劳动之中,连走路、种田都在练功。因家庭清贫,平日以给人磨面为生。于是,他便借推磨练内劲,以手拨石磨转动。开始推磨以腰,后腰劲运于手,渐次用单手、五指、四指……,直减至一指。众人见之,无不叹服。久而久之,在太极拳上有惊人功夫,武功登峰造极。他全身肌肉毫毛极为灵敏,发劲于无心。肌肉成了条件反射,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平日善用肘,与陈敬柏齐名,有“陈继夏肘,陈敬靠”之称,除武功外,且善丹青,每画俱能传神入妙,后与苌拳创始人苌乃周结为至交,经常来往。陈传苌以 巧取胜之太极内劲,苌传陈自创之子午鸳鸯钺套路。二人往往切磋终日而不倦,相得益彰。
陈秉旺,陈氏十三世,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乾隆末年人。三人乃亲叔伯兄弟。从小即拜族叔陈继夏为师,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术。五年扎基础功夫过后,其师便将他三人分开,分别授于技击、点穴、卸骨等绝技。兄弟三人得真传后,又互相切磋琢磨,个个艺精入神 ,方圆百里,无人不知,呼之谓“陈氏三雄”。秉壬除武功外,更兼精医术,为人和善,助人为乐,教子有方。后将拳技尽传于秉旺之子长兴。
陈长兴
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总歌》等。这些理论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太极 拳的理论宝库,将太极拳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人启发很大,是中华武术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他敢于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旧称广平府)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历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的时期。由于他和同辈份的太极拳宗师陈有本及其徒陈清萍的共同努力,才为今天太极拳百花争妍、欣欣向荣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长兴之子。从小习练家传太极拳,热心向学,虚心好问,因此,青年时已成名手,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因承父业保镖山东,以惊人技艺威震贼胆。光绪年间,山东莱州府百姓为其立碑曰:“数年来,莱州地界盗贼蜂起,打家劫舍,强抢民财。来往客商,黎民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 言。虽官军屡次剿捕,收效甚微。幸有豫省陈家沟拳师陈公耕耘,保镖到此,只身闯入贼巢,舍命拼杀,力战贼魁,一举全歼。解百姓以倒悬,救商贾出苦海,可谓英雄虎胆,武功盖世。莱州各界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感其大恩,无以为报,特聚敛银两,立碑记之,以传后世。”后,袁世凯赴山东见碑,即遣人来温请陈教子,其时陈已故多年,遂聘其子延熙赴袁府教练。虽教非其人,然其父子太极武功之精深,由此可见。
陈延熙(1848-1926),陈氏第十六世,陈耕耘次子,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与兄延年继承父业,拳艺高超,虽入化境,仍不松懈,常夜睡木板凳,醒后即练拳不已,耕读之余,教导子弟,光绪二十六(1900)袁世凯督鲁,见乡人为陈耕耘所立碑记,知太极拳为陈氏所专精,遂派人来访,邀请授其子弟,唯耕耘已逝,遂聘延熙前往教其子侄武术,袁府各派武师,多嫉妒之,但与之比较后,无不心服,自鲁而津,教授六年,后以母老辞归,民国五年(1915),复受邻邑清化镇杜严大学士之聘请。
陈发科
陈发科(1887-1957),太极拳大师,祖居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他的曾祖父是陈式太极著名大师陈长兴先生,祖父陈耕云先生和父亲陈延熙先生也都是陈式太极拳高手。陈发科弟兄共三人,陈发科排行第三,他的两位兄长均早年夭折。陈发科是陈延熙老先生在六十多岁时老年得子。因之陈发科幼年之时受溺爱,父母也不督促其练拳,加之对饮食不加节制,肚子上长了痞块,整日吃不了东西,身体十分羸弱。在十四岁上,在街上玩耍,同族的叔伯们在他的面前议论:“他门家辈辈出能人,他老祖宗,他爷爷,他父亲都是高手,到了他这算是完了,你看这孩子这样,整天光知道玩。”从此陈公暗下功夫,加强练拳,每日练拳几十遍。如此苦练数年,不仅痞块消失,身体健壮,而且拳艺大增,功夫越来越精湛。但陈公并不以此为满足,在其父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更加勤学苦练,拳艺日臻化境,混元内气雄浑虚灵,缠丝内劲刚柔兼备 。
杨益臣,名德福,生于1904年,于1959年去世。满族人,隶属正黄旗,先祖杨古力,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婿,军功卓著。 师承陈发科,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家族历代都有习武传统。因家境富有,父亲要求兄弟五人习武。家中有习武的院子,院内有石锁,杠铃,靠墙的架子上十八般兵器。
当时家住在西单商场后面的前马胡同一个四合院内。离长安街很近。工作在北京电报局。后拜一代宗师陈发科,习练陈式太极拳。得其真传。听劲的灵敏度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七七”事变后,随北京电报局一起迁到西安。杨益臣每天还是坚持练武。
后传有徒弟:白悦本、司马国柱、汤利民。
白悦本
白悦本:河南温县大张村人。生于1925年11月18日,于2007年4月去世。1944年定居西安,拜陈发科弟子杨益臣为徒,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白悦本一生为人正直,为传承太极拳,几十年传拳不辍。门下弟子几十人。为陈式太极拳在西安的传承做出来不可抹灭的功绩。
刘宝欢
刘宝欢,女,汉族。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陕西省武术协会委员、西安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莲湖区武术协会副主席、西安市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陈氏太极拳刘宝欢养生学会会长,师承河南温县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白悦本老师,是白悦本老师的关门弟子。
刘宝欢早年迫于生计,劳累成疾,患有类风湿病和慢性胃炎,常年吃药。在住院治疗后遇白悦本老师,拜白老师学习传统陈氏太极拳,从此天天坚持,刻苦练功,虚心求教。在白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正确掌握了白老师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器械,推手等。对太极拳的理解和养生之道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多年的刻苦锻炼,深得太极拳精髓,使得拳艺日渐成熟,逐渐形成拳架舒展优美,动作轻灵稳健,身法中正圆活,内外浑然合一,静如磐石,发劲如猛虎的独特风格。多次代表省市武协及莲湖区武术之乡参加国内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得金银牌50多枚,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并荣获陈式太极拳传承贡献奖、最佳运动员奖、陕西武术协会先进个人奖。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二: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地址三:西安市大明宫玄武门 [网站管理入口]
地址四:西安市永宁门外20米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