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字体大小: [返回]

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时间:2016/1/27 18:49:57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10080

学习陈式太极拳就要掌握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体悟太极拳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头为一身之首,头圆象天,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督任交会之处,统领一身之气,阴阳入扶全在于此”。从现代生理学看,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各种信息都要集中到这里进行分析处理。行拳时,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摇头晃脑,应头顶虚领,保持中正,不低不仰,不偏不斜,转动自然,下领微内收,颈竖直,促进头的顶劲和领劲。如此劲一失,则无精神。

 

因此,一定要掌握头的顶劲、领劲,以为周身之纲领。古人云:“低头猫腰艺不高,任其蛮练终徒劳。”

 

 

“口者,嘴也,进纳之府焉”。练拳时,两唇要自然微合,地仓内收,有助于行拳发劲,千万不要张嘴,以防气漏力偏。“闭唇调呼吸,日久气力增”。

 

 

“牙者,齿也,骨梢也”。练拳时有“轻叩松,紧咬刚”之说。运化虚合时,牙齿轻叩。发放爆发劲力时,要牙齿紧咬,切齿前叩,发后还原。切齿时似敌肉可食,敌筋可断,牙欲断筋食肉。修炼养生之功,大小便出恭时,则要叩齿,使一气不散。

 

舌为肉梢,有阴阳互易之变,松紧之分,抵催之别。松柔化时,舌尖轻领;发劲击出时卷舌,运用内劲时舌必紧而催。抵有上下,催有阴阳,修炼时用抵;用时要催。上抵则生,下抵则降。上催则浮,下催则沉,前催则冲。舌下催使劲力向前发放,舌前催劲前冲。

 

 

面为五官之基,要保持自然正色,不能强行做作。不要有急躁、激动、畏惧等表情变化。行功走架,面乃分阴阳。松静时,面部表情要自然,而精神意识则要集中,不可走漏神思。在爆发内劲力时,面部肌肉绷紧,怒发冲冠,咬牙切齿。

 

 

“鼻为呼吸之门户,可嗅天地之异香”。行拳调息,全有赖于鼻子,一呼一吸,鼻能控制其节奏,与动作配合达到内外一体,制敌无疑。

 

 

“眼为心之侦察,又为手足之先导”。它观察所及的范围在150a 左右,通过眼的观察来获得首要的“情报信息”,并迅速传给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后,利用战机及时采用相应的有效手段,这一过程,全靠眼起着重要作用。故曰:有神在目。在行拳时应凝神聚目,全神贯注,在发力的一瞬间,要眉头集聚,上下眼帘绷紧,光聚瞳仁,令敌望而生畏,此谓之神攻。

 

项法一是竖项,二是挺项。行功走架时轻松竖项,发动爆发力时则要挺项。无论做任何动作,眼必须先到,然后手脚即到。不是所谓的“眼随手运,手到眼到”。

 

 

“耳为灵性之物,谓之监听之官”。目通肝,耳通肾。练习太极拳时,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随着百会穴的虚领顶劲,耳尖虚领直竖,耳根松沉,使之上下对称,结合神舒体静,听觉自然灵敏。

 

“人之上肩为根节”。“肩松气通,肩沉气贯,肩扣膀坚,肩催力发”。肩要松,不要向上耸肩,要向前微合。肩有前松、下松、里松、外松。行拳时,手臂向上扬时肩要放松,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等;手臂在水平以下时,肩应向下松沉,发力时肩膀抱作一团,周身合抱为一,催发内劲。上发至手,下发至足。两肩骨节似有一线,前后左右互相呼应,达到“以肩靠通背、抖劲气力出”。动短、劲长、意远。

 

 

“于人之上肢乃为中节”。“具变化之灵,上连根节,下系梢节,居于中环,乃名中节”。肘分重、合、领、横、催之法。重有下坠沉降之意,合有相抱互济之意,领有引牵相随之意,横有棚架分化之意,催有紧逼不放之意。明在手,暗在肘,化在肩。手主神门劳宫,肘主曲池少海,化主腰膀、擅中、命门。重肘求中正,合肘求整劲,领肘求变化,催肘求力发,横肘求棚架。一动周身牵挂,截其根,制其中,断其梢。

 

肘劲要松沉而下坠,“心肘两相依,起落护心肋,用肘宜近取”。陈式洪派太极拳中有里沉肘、外沉肘、下沉肘,如本书中左转身蹬脚图169 是下沉肘、图170 是里沉肘、图171 是外沉肘,另外还有顺拦肘、拗拦肘、连环肘等肘法。在练习陈式洪派太极拳时,无论做任何动作,手的高度在胸部以上时,肘关节都不能超过手的.荡度。

 

 

具有缠筋走化、灵敏健实之功效,发打横竖,棚滚云拿,乃臂之用也。

 

 

“腕之用,乃有挫腕、塌勾之分也”。腕有柔韧与强硬之分,不可偏于僵滞。不可散,灵不可浮,活不可柔,缠身带腕,刚柔相济。

 

 

“拳者,握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其气”。拳由拳心、拳面、拳背、拳眼、拳轮组成,洪先生讲其握法是:以小指领劲依次旋转握拳,拇指紧扣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拳紧握一齐着力,采、拉、勾、挂、捻,方为合窍之妙。古人云:去是散手,着人成拳。就是在落点的一瞬间,把拳握紧迅速一击,击后松拳。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始而一气完成”。掌由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小指一侧、掌拇指一侧组成。陈式洪派太极拳的掌形与其他太极拳掌形有所区别,其掌形是:拇指根节合、梢节开,食指和中指向掌的背后伸展,无名指、小指根节微里合,形成螺旋掌,指根骨不能显露掌背,四指之间要保持相等的指距。挤时用掌根,按时用掌心,劈砍小指侧,撩时虎口处,扇击掌心背,穿插掌指尖。

 

 

屈腕,五指第一指节捏拢。由勾尖、勾顶组成。通常是由掌变勾。勾有顶、叼、拿、锁、扣、采、拉、搂、挂、捻等作用。勾手是练习腕力和指力的方法之一,是擒拿之手法。在本书介绍的动作中,还仍然保持着较多的擒拿手法,如“肘例抱缠”“左挤右采”“合力例腕”等都是运用节拿、抓闭的手法,觅得其点,柔化刚落,不局限于反筋背骨,并发展为以拿对方劲路,乘势借力为主,使对方不能变活。

 

 

位在上体,内有肺心所在。胸法有含、有提、有降、有发、有松、有紧、有开、有合、有起、有落、有出、有闭。在行拳时,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内收,而是横隔肌膜下降,它能使胸腔的空间加大,促进心肺得到完全的放松,达到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劲的下沉和下肢劲的传导,即所谓的“气沉丹田”。

 

 

“肋为五脏六腑之卫,又主呼吸升降,两肋如鱼腮也”。两肋开,主宰气的出人封闭。拳经云: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取中心。封咽喉,闭气门,猛击两肋大伤身。气弱则筋软、肋软、力散,任我为之也。

 

 

“脊,背部脊柱也”。脊分胸脊、腰脊、尾脊三节,支撑全身,如房屋之大梁,为人体之轴心,主宰全身劲力之柔化。一身之主在于头,一身之劲在于腰,一身之气在丹田,脊骨要上下拉拔扭拧,上吊大椎,下垂尾间,脊背中正不偏不倚。

 

 

“背者,脊背也”。用背之法要横拔纵亦拔,横拔则两拉,纵拔则大椎尾骨上下要有对拔之劲,不可用拙力,用劲要刚柔相济。

 

 

“腹者,肚也”。人体有大腹小腹,大腹即上腹,藏中焦之气,小腹藏下焦之气。丹田藏于小腹。含胸则能拔背,空胸则能实腹。

 

 

“腰,乃一身中节之中也,根节之根也”。行功走架,腰为第一主宰,一身之劲在于腰。腰应以中正为主,立体的旋转,一般的旋转角度不应超过45° ,在步法进退时可达90°或360°。以上。腰应根据对方所使用的动作而变化,左右旋转,下肢应以腰领胯、以胯领膝、以膝领脚;上肢可以腰领肩、以肩领肘、以肘领手,周而复始,连连不断。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灵活旋转,一侧忽隐、一侧忽现,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歪斜。

 

 

陈式洪派太极拳要求裆开圆撑,不要有人字裆现象。记得洪老先生给笔者讲档劲时曾经很有风趣地讲:骑马要骑肥马,不要骑瘦马,骑瘦马是不舒服的。无论姿势高低,裆部都要开圆。裆部只要开得圆,劲自然能塌得下,使重心降低,增强躯干的稳固性。人字档两脚再宽而裆劲不能下去,就如同两条腿的木架,稍碰即倒。

 

 

先圆裆后开胯,也叫圆裆展胯。胯关节的松开,能使腰腿在做动作时更为灵活协调,也是调整下肢的关键之处。在练习中有下塌胯(暗塌)、内扣胯(里裹)、外碾胯(外展),胯的转动,应有一胯做支点,另一胯做下塌、外碾、上提动作,可根据动作需要,来调整动作大小。如腰向左转,右胯不动,左胯下塌外碾,右胯再内扣。

 

 

膝有弓膝、扣膝、摆膝、提膝、顶膝等膝法。素有“足来提膝”“近便加膝”之说,“足来提膝”是以腿破腿之法,是护档护胫骨、膝骨之法,又是对付撩阴腿攻守兼备的方法。“近便加膝”指的是膝盖上顶,里扣外撇和跪膝(如跌叉),起到用膝击打和跌法的作用。陈式洪派太极拳不论进退转换,膝部都有攻防含义。

 

 

“足亦脚,脚亦步”。脚有脚法,步有步型、步法。脚法有弹、踢、蹬、瑞、摔、扫、跺等,不同的脚法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

 

步型有弓步、左右弓蹬步、反弓蹬步,马步分大马步、小马步、左侧马步、右侧马步、半马步、内八字步、外八字步,虚步分左虚步、右虚步、前虚步、后虚步、左前虚步、右前虚步、左后虚步、右后虚步,仆步分大仆步、中型左右仆步,盘步分左小盘步、右小盘步、左大盘步、右大盘步,丁字步分左丁字步、右丁字步、前丁字步、后丁字步,歇步分左歇步、右歇步,独立步分左独立步、右独立步。

 

步法有上步、撤步、跟步、垫步、跃步、套步、衬步(衬、套步含腿法)等。步型经过移动转换才称做步法。步型和步法如果没有规范性,在练习和实用中身体就会出现上下失调、歪斜别扭、浪费体力、呼吸不畅等不良现象,因此,掌握好步型步法的练习尤为重要。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二: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地址三:西安市大明宫玄武门  [网站管理入口]
地址四:西安市永宁门外20米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