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之“松”字玄机
字体大小: [返回]

太极拳之“松”字玄机

时间:2016/1/27 18:54:53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3308

关于太极拳之松,那是代代相传,处处注意,但是确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松,其内在的玄机究竟在哪里? 《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对“太极拳的放松问题”,请名家作了专题讨论各抒高见获益匪浅。最近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上看到有人介绍吴图南的松功论中说: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吴老对“松”之一字之讲解,可谓穷极言词,用心良苦。

   请恕笔者不敬不管怎么解说说来说去似乎宥于 “望文生义”之嫌,说到底还是一个“松”字的字面本意。太极拳的放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放松,字面上虽是一样的,但其实质应该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带有“术语”的色彩的。我们平时的所谓“放松”,就是“不用力”,而在太极拳中,如果也照这样做,仅限于“不用力”,其结果就会变成松懈、疲软,以至精神焕散。显而易见,这是不对的。所以,太极拳的“松”,除了“①不用力”.还要加上“②用意”。即在一招一式中贯注意念,使静态的松变成动态的松,与日常生活中的“松”具有本质区别。可知在太极拳中,“放松”不是一般的与“抓紧”相对的日常行为,而是一种“功法”。

    像《中华武术》“名家讲堂”上吴文翰老师所介绍的:“在武式太极拳中还有一种骨肉分离法的放松方法。”“骨肉分离法就是在立身中正的情况下,意想前胸后背的肌肉从上到下像流水一样流到脚下涌泉穴:同时,骨骼有向上升的意识。这样,骨骼向上升,肌肉向下松沉,好像骨肉分离一样。长期练习,就会产生骨肉分离的松沉感觉。”这显然就是气功功法中广泛流传的“放松功”一样了。

    我们把“①不用力”和“②用意”加在一起,巧得很,它不就是“用意不用力”嘛!就正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方法。这样,我们就把这“松”字在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位置摆正了。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中,有一条是“松腰”。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松腰”呢?因为腰为人体中心,关系全局,尤其是“松腰”与“气沉丹田”息息相关,一呼一吸,一升一降,构成内气潜转,性命攸关。“名家讲堂”上,冯志强老师则说:“每一个式子都有一次沉肩垂肘的松沉过程,使内气达于四梢归于丹田,久而久之,就做到了太极拳的放松要求。”两家都说明放松与行气是一对血肉相依的孪生兄弟,一而二,二而一,拆开了就谁都不是。怪不得冯志强老师曾说过:“只有一松,气才能通。”(见《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在《十三势歌》中有两句是:“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松净气腾然。”上句是说明腰和松腰的重要性(“留心”,“用意”也),下句是说明放松与行气的融合。“松”是一种动态,是行气,是运动的。故句中称“松净”;(化净拙力)不是“松静”(有人误写),“静”是一种心态,“松静”是放松而安静不可混淆。

    综上所述.可知太极拳的“放松”含义: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体。下同)→①不用力+②用意→用意不用力→用意→行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样才能看透“松”字里面深藏的玄机,才能理解为什么“只有一松,气才能通”。

    这是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通过这根链条,我们可以揣摩自己练拳的进程,内功的深浅,勤加自勉,渐入佳境。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二: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地址三:西安市大明宫玄武门  [网站管理入口]
地址四:西安市永宁门外20米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