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我悟太极之四
字体大小: [返回]

我悟太极之四

时间:2016/1/27 19:01:01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9737

                                          作者(右)与师弟练习推手

四、一分为二 

“阴阳”经过长时间的犹豫,我还是决定将自己的一些继续体会写下去。之所以犹豫,一是怕自己的体会粗浅误导了拳友(前文已反复说过太极是有阶段性,有层次的);另一方面就是有些东西不太好表达。看到拳友们,尤其是一些资深拳友的鼓励和支持,促使我壮了壮胆子硬着头皮往下试着说说,错谬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阴阳”实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品牌,蕴含着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哲学思想。太极中的“阴阳”是总规律,是指导有志之士走向太极光明大道的纲领性原则。但是平时在人们的意识中,“阴阳”又好像太抽象,说说可以,具体是什么或者怎么做才符合 “阴阳”的要求,实在是无所依从(前辈、名家、高手除外)。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根据现阶段自己的体会将“阴阳”具体到形式不同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上,比如虚实、顺逆、松沉、收放、开合等等,这主要是为了好进一步的叙述。在第三部分,我从自己练拳的感受中总结了先“求整”的思路,我考虑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感觉,“分开”就会失去依据。那究竟怎么分呢?这个问题真的是需要老师在旁指点的,经常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都去体会,并且是反复体会,才能逐渐有所收获。这里只能是点点题,提请大家注意。 

先从哪开始呢?前辈高人对太极的要求是浑身无处不“阴阳”,我这点水平只能先从大的方面或者是简单一点的地方再或者是目前我能感受到一点的地方说起吧。刚才说到虚实、顺逆、松沉、收放这些方面,我目前的感受是虚实是最重要的,也始终贯穿在那些矛盾现象里面。离开了虚实单讲那几对矛盾,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但离开了那几对单讲虚实又会令人不着边际。所以说前面我反复声明真的是难以开口,不好表达。(我不想把这个帖子写成技术贴,那太枯燥了,自己的能力也远远达不到。我想写成感受贴,从大的角度去说明练拳的方向问题,但是写到这里我发现如果不涉及一些技术性问题就不好说明,所以只能勉力为之了)还是先说说“收放”与““开合”“顺逆”吧,因为这些现象在平时拳友的练习中经常出现。在我刚学拳的时候,跟很多拳友们一样,认为开就是开,合就是合,比如说十字手,由开而合,很好做。随着对拳理的进一步了解,才逐渐体会到,开合是必须在同一时间体现的,也就是说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才管用,单一同向的或者是先开后合(或先合后开)的运动不是顶,就是丢(顺逆和松沉也是这样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才慢慢对老师说过的“动作只能是1,但1里必须包含2,不能出现先12”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还是十字手,大臂往身前靠拢,大方向是“合”,但是小臂和手却需要同时旋转着外“开”,自内向外旋转着产生外放的劲路,待转到胸前形成两手交叉定势时,这个过程结束。如拳友在一起实验试手,按在你伸出的前臂上,外观上看你是一种“收”或 “合”的形式,但对手却会感到一股外“放”或“开”的力量堵住了他,近不了身,随着你的继续旋转,对手会沿着一个圆的切线在你身前被外放出去。当然水平高的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即刚接触的那一刻,动作刚往回收,对手就会直接在自己的来路上蹦回去。看到有的拳友练当门炮,双拳先收在腹前(收的时候没分,只出现了一,会把对手的引劲到自己身上),再一起打出去。设想一下,在对手接触你的过程中,你收回的时候对手也跟进了,有机会打的出去吗(堵住了)?看到老师的做法是,对手按上来,大的动作在往回走,劲路却是往前放,第一动刚做完,对手已经蹦回去了。我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确实难以理解,现在体会起来,这其实是很好地贯彻了开合、顺逆、退进、松沉,特别是虚实等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瞬间同时出现的原则,即一分为二,产生阴阳。反之,如果不是同时一分为二,只出现一,或者是先一后二,要么引劲上身,要么顶抗僵硬,难免处于被动了。前面所说的仅就动作而言,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仅有动作当中的一分为二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遇到力大身壮的对手,还是不行,我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写到这里还是要回归这篇帖子的第一部分——练太极要有太极思维,如果一门心思去从动作当中找办法,还是不能走进真正的太极世界,那就说说松沉和虚实吧。在前三部分的文字以及在给拳友的回复中已经说到了松沉了,这一对也必须在某一时刻同时出现,即要一分为二,它们是虚实感觉的基础。人人都知道太极的一大要求是“松”,只有“松”了,虚实的妙处才能逐步体会,但“松”不是孤立的,它始终伴随着“沉”。太极还有一个要求是 “节节贯穿”,这个提法耐人寻味,如果在明白老师的指点下逐步深入,就能体会到先得有“节节分开”(一分为二),然后才能贯穿起来(合二为一),否则就不用“穿”了,这 “节节分开”其实就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比如,一个烧水的水壶,人们拿住壶嘴就可以把壶身提起来或左右动起来,这是因为壶嘴紧紧焊接在壶身上,牵动 “嘴”就动了壶身。现在假如壶身就是你的身体,那个壶嘴就是你伸出的手臂,别人动你的手臂的时候,你如果绷得很紧,肩部和身体“焊接”得很结实,那你就会被牵动脚下的根基。但人毕竟不是壶,在对方牵动自己手臂(壶嘴)的时候,把肩部松下来(这个松还真不好体会,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种),让手臂与肩部断开,对方的劲就传不到自己的身上来,这也是一种 “一分为二”。但是手臂仅仅是被对方像面条一样甩来甩去还远远不够,对方的力虽然没有威胁到自己,但自己也没办法威胁到对方,这时就要和“沉”相联系了。在对方施加力的同时,自己的肢体随对方力的方向松开的同时,体内劲路要直落脚下(这个过程需在老师的指点下进行,非常关键,经常会出现问题。在求整的那一部分中,如果练习得法,有了劲在脚下的沾粘感觉,这时的“沉”才会逐步体会到)。这样,体内又会出现因松驰产生的“虚领”与劲路的“下落”的一分为二。在这个分开的过程中,自己的劲路自脚下反弹形成回路,已悄悄通过接触点覆盖住对方(又体现了合二为一),即合住对方,因为对方是主动进攻,这个过程他并不知觉。处于这个瞬间,也可以称之为“棚”, 一旦“棚”住了对方,对方就会不得劲,处于被动,不好进一步动作了。对方来力小,这时就有可能被反弹回去,来力大我就可以在这个“棚”的状态下施展采、捋等其他手法了(前提是必须始终与对方合住,一旦散了就失效,那就得另寻机会,重新形成以上状态)。因此,松沉必须同时出现才能起作用,也才能为肢体动作上的一分为二提供源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种种“一分为二”中,必须处处时时体现虚实的“一分为二”。其实,如果在明白老师的指点下,有了“整”继而又有了“分”的感受后,虚实的感觉就自然会伴随而来,这个不是靠强求或是空想就能得到的。比如,上段提到的被对方接触以后,自己受力的部位或者说是整个身上都是虚的,脚下是实的,体内劲路会有对拉拔长的感觉(一分为二),肢体外放的劲路越长,脚下劲路在相反的方向延伸越远。两脚和接触点上也有虚实变化,能力和篇幅所限,不再展开。

整个的帖子中已多处零零碎碎涉及到虚实的话题,那是自己体内的感受,别人看不着,但肢体接触时对方能体会得到,他会有空的感觉,仔细体会还能感受到攻守转换那一刻双方劲路此消彼长的微妙变化,只有真正建起虚实的感觉,肢体的“法“才管用。哎呀,还是那句话,不好表述啊!在这里就简单说说练习套路的体会吧。不少拳友喜欢整套地练习套路,打得热火朝天,气势很盛。但在已走进太极之门的朋友们看来,很多是不符合太极运动规律的。我自己体会是拆开单练倒是反复体会规律较为实用的办法。比如,陈拳的金刚捣,起式左转的那一刻,就得劲落脚下(裆劲塌下去),脚底沾粘的感觉就得出来,假想对方从背后抱住你的双肩,这一转对方就得旋甩出去,如果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效果,说明劲没落下去,身上没松开,就要调整,重新再来。单鞭也是这样,左转开手时,上下分开,劲路沉落,整体拧转,手不要主动,虚虚的感觉,假想对方堵住了你左臂左转前开的路线,顶住了怎么办?肩部及上身松开,脚下劲路反弹合住对方(棚住),劲在裆里已经转过去了,体内劲路与对方接触点形成了角度(不再是原来顶住的角度,但在外观看不出来),触点上会有虚实变化,我以实击虚,对方自然挡不住,我手也随之开出去。就这样一动一动的细细体会,突破一点,惠及全身,把这一点的感觉,放大到所有的动作环节中去,才能从点滴之间积累正确的感觉,才会有实质的进步。那么当你建立了这样的练拳理念和感觉的时候,整套整套的练习就没有吸引力了,当然,规律熟练了之后再组合起来,每一个环节都会变成练功,那时的感觉是每一动都会有用,每一动都有威力。而在别人看来,你的一整套拳则充满了另一种内在的气势和威力,与刚开始所说的那种热火朝天的练法相比自然不是一个境界。下一期再谈谈牵动、引进的问题吧,其实以上做到了,这些一点就通,只是勤加练习熟练灵敏的程度问题了。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二: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地址三:西安市大明宫玄武门  [网站管理入口]
地址四:西安市永宁门外20米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