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通过肢体的伸长练出太极拳的内功
字体大小: [返回]

通过肢体的伸长练出太极拳的内功

时间:2016/1/27 19:02:29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9036

     现在很多练太极拳的人,没有练出太极内功与此有很大关系.大多是不求身肢放长,只求无力感觉,是柔软有余,而阳刚不足.失去了中和的要求。

    下面通过太极拳的起式中的横步开立到臂有动作为止.说一说伸筋拔骨。形式为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此时,两臂是放松的,两臂是与身体接触的,如果动一动,能够自由摆动:两臂两手的外形为两臂弯曲,两手五指弯曲,这也叫松,可以理解为松懈之松,但并不是太极拳要求的松.也体现不出臂的伸拔。现在加上意念使臂微动,首先用意使臂离开身体,然后用意引导五指向地面伸展,头要有向上的顶意,此时向上与向下的意使肢体形成了对拉拔长,用意时间越身体绷得越紧,也就近于僵硬,这是因为用意太多。解决的最好办法是赶快做下一动作。当然有意无意是真意,拳练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能达到有意无意之间。腿的横步开立,不要先动膝,要用胯的抽拔把腿移出,脚大趾先着地,当脚跟着地时,承重腿不能弯曲,否则就没有伸拔效果。

    其实练伸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肢体的伸长练出太极拳的内功。

    上面提道的内三合,在伸拔过程中应如何去做? 这里要先讲一讲内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与意合一般很难理解,我们经常说“心里想的”,实际就是大脑的思维,是精神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意念,即三合中的”意”。“心”就是我们的心脏,是人身体的一种器官,是为全身提供血液的,人通过呼吸的气,即氧气进入体内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通过心脏输送给全身各个细胞,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气”。心与意合就是用意念即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心脏,控制心脏的跳动,使它变快或变慢。李经梧大师传的太极内功就是一种很好的功法,当然也可以通过练气功获得用意念控制心脏的方法;意与气合中的气是气血之气,而气与力合中的气是通过肺的锻炼的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好练而气血之气难练。练拳的人有时身体会产生热胀感就是意与气合的一种表现。还有一种说法叫神与意合,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即意念表现为外人能看得出的东西即为神。表现神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人的眼睛.即我们说的眼神,眼为心灵之窗,心意通过眼神表现在外,这就要求伸拔之意,要通过神来表现。拳谱曰“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顶头悬也。”也就是说.顶头悬与眼的结合是练神的主要方法。拳谱又日:”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古语说:”闭目养神。“这些是练拳架以养生养气的要求,如果要想练好太极拳的推手与技击,就需要在神上下点功夫。

     太极拳中的内三合是通过练中间的意来达到合,不特意去练气与力合.而主要练意与气合,最后达到心与意合,心平气和.益寿延年。因此“伸拔”就是一种练太极拳时的意。我们拧干~条湿的毛巾,是在对拉的过程中,把毛巾里的水通过拧而挤出。实际上练太极拳,所讲的缠丝劲.就是要在对拉拨长中进行螺旋缠丝,如果松松垮垮地练,只能练气养神,而不能练神,古人在练拳中一直强调,宁练一寸长,不练一寸厚。当然练拳与养拳要并重.只练不养对身体不好。

    在这里有人要问,对拉拔长不是要用力气吗?那么还怎能放松对,确实互相矛盾,然而正是在矛盾中练出了太极内功,即在对拉拔长中求放松,在放松中练对拉拔长.在伸长放松中进行螺旋缠丝。比如你两掌平伸与肩平,掌心向下,意念想两手指要去触摸远处的东西,尽力去伸.伸到不能伸为止,然后想想两手心,想想各关节的放松,并有向下垂落之感:然后以食指为轴进行旋转把掌心翻到上面。切记旋转时决不能有回缩之意,要控制好自己的肘尖和肩,在原位置不动,这就是在此情况下两臂的对拉拔长。

    练伸筋拔骨.按一般武术要求,实际上是最初级功夫,无非是踢腿、压腿、冲拳和蹲马步等,确实如此,初级的伸筋拔骨的确是这样,先求外形伸展不求内合;而现在练太极拳者,往往忽略这个功夫,没有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学太极拳时又只注重太极拳的松和不用力,因此臂不敢伸.腿不敢曲,练到最后也出不了太极功夫,健身强身的效果也不明显,因为身肢没有伸长,那么在身体内就是气血不能相通,更达不到意到气到力到了。外形的运动对内是一种导引;我们山东莱州市农村(原吴式太极拳王茂斋的老家)年轻人要学太极拳.都不是马上就教太极拳的,一个是因为年轻人学拳的目的就是为了技击,学而不能击人,学者就没有兴趣,作为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拳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初习拳者,筋骨并没有伸开。所以是先教一套名为小八卦的长拳,并严格要求武术基本功的练习,主要是以腰腿功为主,以太极拳基本功为辅,且还教一些站桩练气和技击的功夫,当练到一定的程度,老师看你的身体情况,主要是看骨节是否伸开,再教练太极拳。这段时间一般要几个月或一年.当然如果定武术基础的,就可以马上学太极拳,一套太极拳可以教几年,然后再反复校正.并教太极推手,因此学太极拳就是学毅力学耐性,能坚持者自然就成为太极高手。实际上大多太极拳名家都有练其它拳的经历,如王培生、吴鉴泉、孙禄堂等,他们的武术腰腿功底都很深。把吴鉴泉、陈发科两位大师的拳照与现在一些名拳师的光盘比较一下,在基本功上就能看出相差很多。就拿单鞭一式.只看两位大师的臂与手,现在有几位能练出来如果按照他们的姿势做出来,又有几人能松?在精气神方面就相差更大了。那么为什么一样的东西我们却练不出来?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现代人太懒惰了,只求享受.不愿吃苦.练拳时是怎样舒服就怎样练,并且怎样好看就怎样练,这样下去太极拳技击的东西是越练越少.太极拳应改名为养生拳了。而且现在学练太极拳的,一点武术知识都没有.就去学太极拳这种比较深奥的拳术,要想练好就比较困难了,当然这与师傅有关。现在是只要会练太极拳的就是师傅.不管自己的水平如何.请问是否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希望练太极拳者不要太迷信自己的师傅.多去听一听、找一找、看一看我们祖辈是怎样练拳的。说到这里有人要问,练太极拳非要练外家拳吗?提问者又把拳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了,我想如果看到孙禄堂大师的文章《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就不会有此一问了。就拿陈式太极拳中的跌叉,如果腰腿功夫没有或是一般的话,是很难做到位的,当然有的学拳者可能开始做不到位,后来慢慢练,时间长了有功夫了,最后也能做到位,但如果基本功好,或是练过所谓的外家拳,就可能一下做到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更好吗? 所以刚开始学太极拳的人.最好是先把腰腿功夫练好,同时练一点技击作用比较明显的长拳,然后再练太极拳,因为大多太极拳从外形上有时很难看出技击作用,很多拳式都是暗含八法,如果练每个拳式都去求技击,就又步入了“舍本求末”的嫌疑,所以要尽量在身肢放长,对拉拔长中去领悟太极内功。太极拳是用意练拳,伸筋拔骨只是以一念代万念的一种方法,是武术技击的基本要求,同时身肢的放长与内功增长息息相关;在此希望武术同道看了本文能悟出一点东西,使功夫更上一层楼。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二: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地址三:西安市大明宫玄武门  [网站管理入口]
地址四:西安市永宁门外20米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