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解
字体大小: [返回]

太极拳”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解

时间:2016/1/27 19:05:50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2933

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武当演武大会

什么是“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个“鼓荡”,我认为是内在的鼓荡,是内盈而不外溢,也就是内气充盈,运气和畅。所以,“气宜鼓荡”就是内气充盈和畅的意思。这里,太极拳吸收了中医的气血论。气血论主要讲涵养人的元气,练正气,练内气,认为气血和畅,百病不生。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血液循环、经络循环顺畅,人体免疫力增强,就能健康长寿。

神宜内敛主要讲的是神不要涣散,要聚集专注。练拳时,要沉着沉静,从容安逸。拳论说的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可以说是对神宜内敛的解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聚精会神地打拳。神宜内敛还包含了练拳时不张扬、含蓄的意思。这是太极拳的特点,与其他拳种相比,比如南拳、长拳,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还讲了“气”和“神”的关系,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气”不仅仅指呼吸之气,还指内气、真气。气和神二者相关联,练拳到了高级程度,就能够意气相合,敛神于丹,达到气顺神聚。

做到了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就能够健康长寿。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内气鼓荡充盈,血脉畅通,人体的免疫力和各方面机能就会提高;同时,神意汇聚于丹田,有利于腹脑机能的发挥。腹脑在医学上称为腹腔神经丛,在人还没有直立行走时,腹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人直立行走,大脑旳功能增强了,腹脑的功能降低了,但是它还有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作用。所以,为了健身,我们除了练好大脑外,还要练好腹脑。太极拳讲究气沉丹田,就是对腹脑的锻炼。太极拳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重要的是,它是大脑皮层的体操,是神意为主帅,结合内气运行的生命运动。

如何做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呢?首先是养气。拳论说:气以直养而无害。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气的运行要自然顺畅。有人挺着胸脯练拳,没有做到含展自如,没有虚实含展的变化,这样就很难做到气沉丹田。没有做到含胸拔背,也就没有气沉丹田,也就不能很好地养气。所以,练拳首先要做到呼吸的自然顺畅,内气运行的自然顺畅。其次是外形动作要含展自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领顶劲,这些都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说是含胸拔背,也要正确理解,就是胸不能一直含着,也不能总是挺着,要含展结合,有虚实变化。这样才能动作顺遂,呼吸顺畅。所以,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在外形动作上做到含展自如;然后,要做到呼吸深长匀细,气沉丹田。这样,气血就不会上浮,做到拳论要求的腹内松静气腾然”——这句话就是要守中,要气沉丹田。因此,练习太极拳要运用腹式呼吸,要动作缓慢轻柔。第三,做到拳势和动作结合的呼吸运动,也就是拳势呼吸。拳势呼吸的基本原则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太极拳不是根据呼吸的规律编的,因此,我们在实际练拳中也不能过于执着拳势和呼吸的配合,而是要顺其自然,大体相合就可以了。拳势呼吸,有助于我们把太极拳练得更好。第四,要以意行气。就是用意识引导动作,用意识引导内气的运行。这个要求是比较难的,但是,练习太极拳要想提高水平,提高锻炼效果,就必须做到这一点。这样,就把有形的呼吸运动和无形的意念、内气运动结合起来,用有形的运动带动无形的运动,达到内外相合,意气相随。这就是中医的气血和养理论的具体实践。

最后谈谈神宜内敛,也就是神的运行。

神意的运行第一步要由松入静,也就是周身放松,大脑入静。练拳要放松,不要追求什么内劲、劲力等等,这样会造成肌肉紧张,不利于气血的运行。

第二步是由形到劲到意。太极拳的练习有塑形、重劲、求意、雕风等步骤,雕风是顶尖的太极拳练习者要追求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则要经过前三个阶段的练习。形、劲、意三个方面是练习太极拳必不可少的步骤,也就是王宗岳说的招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即外形动作要规范正确,没有规范正确的动作外形,也就做不到神宜内敛;然后要懂劲,懂得刚柔劲、虚实劲、折叠劲等等,使动作更加圆润,达到由松入柔,由柔入沉,由正入整;再后就是眼神的运用,要体悟眼领手随手领眼随的要领。拳论讲手眼相随,其实手和眼的主次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要眼领手随,有时则要手领眼随。眼神运用不好,打拳就没有气势。所以,做到神宜内敛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眼神的运用。太极拳的神明,不单单指眼神,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

第三步要练习内观内视。做到神宜内敛,平时要内视自己的五脏六腑,这样就能很快地收视反听,精神内敛。这个练习方法,是太极拳和气功的结合。

总之,太极拳讲修身、修心、修德,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这里,心、意、神的意思是非常相近的,神(心、意) 与气的结合,就是要达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状态,做到形、劲、意、神的高度结合和高度的协调平衡,从而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因此,太极拳不仅仅是拳技的修炼,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道德、精神方面的修养。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二: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地址三:西安市大明宫玄武门  [网站管理入口]
地址四:西安市永宁门外20米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